【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我的越、柬、泰三国之旅(越南篇)
-------------------------------------------------------------------------------------------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2)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3)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4)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5)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6)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7)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8)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9)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0)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1)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2)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3)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4)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5)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6)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7)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8)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19)
【游记】《南方的南方是远方》--柬埔寨篇(20)
6月07日,出行第46天,在暹粒(Siem Reap)游览,
今日骑行共30公里左右。
一晃在这间房里已经住了好几天了,可房间里还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虽然清静不被人打扰,却也不免有些无聊,好在我每天也就是晚上在这儿睡个觉,白天基本都在外面转悠,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和往常一样,我在旅馆的洗手间洗漱完毕之后骑车离开旅馆,先在街边随便吃了些东西,然后骑车沿着通往景区的林间小路慢慢悠悠地朝吴哥窟的方向骑去。每天去景区的路上都要经过这个半圆形的牌子,今天时间宽裕,特地停下车来在牌子旁照张相。
要想去到今天要去的景点,依然先要穿过通王城的南城门,每天从这里经过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停留片刻,感受一下这座古城门的伟岸与沧桑。
通王城南城门旁边的树林里今天来了一群猴子,吸引了不少游客停下车来在这里逗猴子玩,我也把车停在路边,看这群猴子旁若无人的玩耍嬉戏。
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还比较胆小,跟在妈妈身边寸步不离,母猴也尽职尽责地保护着她的孩子,警惕的注视着周围,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半步。
那些稍微大些的猴子可就要肆无忌惮多了,我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没一会儿就引起了几只猴子的注意,并成了它们玩耍的地方。这几只猴子在我的车上上蹿下跳,其中一只猴子看上了我水壶架上的矿泉水瓶,用尽办法想给拿走,几次尝试不的手后干脆就直接上嘴开咬了⊙﹏⊙。
马路另一侧的几只带娃的母猴则要安静许多,坦然的吃着游客给的水果和零食,一副十分悠闲的样子。
不知道谁在地上丢了一只冰棍,可能是这东西比较少见,小猴子围着冰棍仔细观察了半天才小心翼翼的拿起来塞进嘴里。
看罢猴子,我骑车继续向北再次从巴戎寺门前经过,趁着这会儿天气还不十分炎热,而且光线相对柔和,我决定再到巴戎寺里面转一圈。
一早巴戎寺门前的停车场上停满了旅游大巴,寺中游客更是穿梭往来,络绎不绝,我并没有在下面的宫殿里面多停留,而是直接爬到巴戎寺的顶端的平台上,近距离欣赏这些令巴戎寺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再次置身于这些由巨大四面佛像组成的巨石丛林中,依然感受到和第一次来时完全相同的震撼,似乎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被一种穿越千年而来的强大的力量所环绕,与每一尊佛像低垂的目光相触的一刻,一种千帆阅尽,看淡一切的释然便在这一瞬间产生,似乎连身旁游人熙熙攘攘的喧闹声,也在不知不觉中沉静了下来。
巴戎寺与其说是一座寺庙,不如说是一座巨大而完美的雕塑作品,寺中的每一座塔上都刻着巨大的四面佛像,54座塔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鼎盛时期所统辖的 54 个省份,而每座塔上的四面佛又代表教义中的“四无量心”,及普度众生所应具备的慈、悲、喜、舍四种精神。佛的面像端庄、敛目垂眉,微翘的嘴角浮现出渗透了宇宙真谛的神秘微笑。
据说在这一百多尊巨大的四面佛当中,,“高棉的微笑”也因此得名(从旁边带团的柬埔寨导游嘴里听来的)。不过在我看来,在阇耶跋摩七世时代修建的寺庙中,每一尊佛像的面容和神情都同样神秘而安详,摄人心魄,直入灵魂。
按照旅游手册上的介绍,据说吴哥窟遗迹中的大多数四面佛像,都是按照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貌雕刻而成的。这位伟大而又有些自恋的国王把自己的形象遍布全国,让人们时刻都处在他的目光注视下,神权跟统治权一体化因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巴戎寺建成一百多年后,吴哥王朝国势渐弱,身陷内忧外患,邻国占婆也乘虚再度入侵,直到公元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才将都城收复,吴哥王朝由此再度复兴,进入了鼎盛时期。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阇耶跋摩七世厌倦了印度教表现的永无休止的拉扯与较量,他开始关注生命的淡泊和宁静、人性的包容与恒远,并将国教改为大乘,巴戎寺也因此由之前的印度教寺庙改成了寺庙,巴戎寺中这些装饰着巨大人面的佛塔。就是这个时期修建的。
然而随着阇耶跋摩七世的离世,吴哥王朝再度衰落,并最终走向灭亡,巴戎寺作为吴哥王朝的最后一座国寺,和吴哥王朝那些同样伟大的寺庙一样,也渐渐被淡忘在辉煌的历史灰烬里,进入了百年的寂静……。
离开巴戎寺,我推车步行来到了毗邻的战象平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这座平台位于通王城的中心,与巴普昂寺毗邻,当年是吴哥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用来作为检阅军队的阅兵台。因平台南侧的战象雕刻而得名。这两天我每天都要从这座平台前匆匆而过,今天正好可以仔细的观赏一番。
据资料记载,战象平台的长度有350米,由三个平台组成,现存的战象台只有石质的基础部分,上面的木质建筑早已经荡然无存。残墙南部浮雕以大象为主,北部的墙壁则雕刻神鸟伽鲁达,周边的围墙上还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这些浮雕造型夸张,线条古拙粗犷,雕刻技艺精湛,极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战象平台上方是一条平坦的石路,两旁是纳加造型的石头栏杆,走在上面很像是一条宽敞的石桥。在古代,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斗象大会,搏斗中胜出的大象才能成为国王的坐骑。吴哥时期的大象占有重要的地位,耕作农田,运输建筑材料、以及出征打仗,都少不了这些雄壮又温顺的动物,所以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就修建了一个很壮观的斗象场,用来观赏大象部队打仗练兵。
紧挨着战象平台的是癞王平台,这座平台有三层高,正对着胜利门,因上面有一尊死亡之神阎摩(癞王)的雕像而得名。这尊癞王雕像原件现存于金边国家博物馆内,之前我在金边博物馆里还曾经专门拍过一张照片,但当时却并不知这尊雕像就是来自这里。
癞王平台顶端正中有庙塔一座,下方雕刻着几十尊雕刻精美的神鸟伽鲁达雕塑,此外还有犀牛、河马以及狩猎场面的雕刻。平台上视野非常开阔,据说当年每逢吴哥帝国举行盛大庆典活动时,,两旁是王室成员和大臣,巨大的广场上马队、象队、军队行依次行进,其雄壮的规模,威武的阵容,难怪令大元帝国的使臣周达观都惊叹不已。
在战象平台的斜对面不远处的密林中,还隐藏着一座残破的古代寺庙遗迹,查看谷歌地图上的标注,这里叫做普利皮图寺群(Preah Pithu),是由相邻的四座塔庙式建筑组成,这儿虽然离的战象平台相距不远,但却基本看不到游人的身影,实在是一处不被打扰,可以安安静静发呆放空的好地方。
普利皮图寺中仅剩下了几段残破的院墙和一座残缺的庙塔,庙门早已被塌落下来的石块所掩埋,一片破败而荒凉,久无人迹的景象,但古庙阴郁萧瑟的气氛似乎仍在森林深处弥漫着。
虽然寺庙主体建筑残破倾颓,但门楣等细节地方的雕塑依然保存完好,没有受到过明显的人为破坏。。在印度教教义中,湿婆既是毁灭之神又是生殖力量的象征,每当一劫之后,湿婆神就会睁开头顶的慧眼,跳起足以毁灭整个宇宙的舞蹈,让整个宇宙从“毁灭”中“再生”。可能湿婆大神也没有料到,他的舞蹈并没有毁灭宇宙,而只是仅仅毁掉了供奉他自己的神庙。
在普利皮图寺相邻不远处的地方还有一座塔庙,应该也是普利皮图寺群中的一座,不过这座塔庙似乎已经进行过简单的维修和加固,不再那么破败零落,相比之前那座塔庙要气派多了。
相比那些游客聚集,喧嚣吵闹的地方,我更喜欢类似这样被大多数游人冷落的所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让我静下心来,细心去感受那些凝固在石头上的岁月和沧桑。
离开普利皮图寺,按计划接下来要去的是位于通王城东北面的“涅盘宫”。我打开手机地图寻找路线,却发现在涅磐宫的附近还有一座小型的寺院——班德普瑞寺(Banteay Prei),我决定先去那里转一圈,然后再去涅盘宫。
班德普瑞寺位于圣剑寺北一条偏僻的岔路旁边,同样被隐藏在一片茂盛的丛林当中,主体建筑早已经被两颗粗壮的木棉树所摧毁,只残留了旁边稍微低矮一些的回廊和石塔,看起来也已经是摇摇欲坠,残破不堪了。
,墙壁颓毁,门厅靠木架支撑才勉强维持,塔内已经被塌陷下来的乱石所填满,让人举步维艰,墙壁上虽然残留着一些浮雕,但多已经支离破碎,模糊不清。不知道这个不太出名的遗迹会不会得到修缮,如果依然这样继续破败下去,或许若干年后,这儿的一切也就都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