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传媒(德格县委中心报道组)
这几天,德格的街头巷尾热闹非凡
特别是多了许多“长枪短炮”
到底咋回事?
原来是柬埔寨国家电视台《魅力中国》
摄制组一行8人跨越高山和大海
不以万里为远,从中南半岛来到
康巴文化发祥地德格
走访了德格印经院、德格藏医院
龚垭乡雨拖村等地
亲身感受了康巴文化的无限魅力
在康巴文化的中心
触摸历史痕迹
摄制组采访的第一站选择了素有“雪山下的文化宝库”之称的德格印经院。看着眼前头发花白但步履矫健的大叔,扛着7块经版娴熟轻快地穿梭于倾斜近70度的木制楼梯时,导演元西哈问:“不怕摔倒吗?”“不会摔倒的,他们都是资深技师了。他们在印经院工作最短的也有10年,最长的已经快40年了,他们已经与印经院融为一体了。”讲解员回答。
德格印经院于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德格印经院以其32万多块经版的库存,在我国藏族地区各印经院中首屈一指,内容包含经典、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等各个方面,所收藏的梵文、尼泊尔文、藏文对照的《般若八千颂》经版,为世界所仅有。。
采访团来到德格印经院的核心部位——印刷间,工作人员正在印制经书。只见他们三人一组,一人更换印版、一人刷墨汁、一人印制,配合默契、技巧娴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整套印刷流程,是完全延续了传统的印刷工艺,没有做过任何修改,与280多年前是一样的,大家所看到的、所触摸到的、所感受到的都是我们藏民族的历史。”讲解员认真介绍,记者们频频点头。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印刷使用,经版会被磨损吧?”翻译林春花女士问。“肯定会的。但是为了把这珍贵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下去,早在2013年,我们就正式启动了《大藏经》复刻工程。目前,已完成了雕版复刻约一万三千多块。”随行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丽娜解释。
在南派藏医药的发祥地
触摸藏医博大精深
“扎西德格欢迎您们!”德格藏医院院长雄呷激动地将洁白的哈达献给了摄制组的每一位成员。藏医伍金丹增边走边说:“德格是南派藏医药的发祥地,德格藏医院的博物馆内收藏着各种藏医药经典著作,如《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药二元药诀》等。这里还有我们自己配制的320余种藏药。”
雄呷介绍,现在德格藏医院制剂配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研自制的“佐塔”、“珍珠七十丸”、“仁青梦觉”等珍奇药品,对肝胆、脾胃、糖尿病、风湿、中风等疾病有独特疗效,在四川、青海、西藏的藏族群众中间反响特别好,还接诊过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地病人。
“这么多的藏文书籍和藏医药,还是第一次见到!”在参观德格藏医院博物馆时,主播拉西非常激动。
今年,德格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3000余万元,在龚垭乡建设德格县藏医院第二制剂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支持力度。
群众都住上了别墅
为雨拖村点赞
距离德格县城37公里的龚垭乡雨拖村,是德格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村。以前的雨拖村是该乡唯一一个“五不通”的村子,现在全村117户全都搬进了新房。第一书记介绍,去年以来,共筹资金200余万元,动员村民以土地流转方式参股发展花卉。种出的花已经被当地和周边白玉县、西藏昌都市等地的单位和个人提前预订。“去年我分到了2000元钱呢!”站在一旁的村民曲珍高兴地说。
在村民尼玛家中,采访团成员被挂在墙上的一张唐卡所吸引。,以前我们住在山上,水、电、电视什么都没有,现在呢啥都有,,我们就不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村党支部书记指着一栋已经初具雏形、民族风格浓郁的建筑向记者介绍,这里正在进行装修的是村民休闲娱乐中心,等装修好了,高原农牧民也可以在这里听音乐、喝咖啡、唱歌跳舞时尚一把了。
在返回德格县城时,元西哈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整村易地搬迁,不仅让当地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别墅,还能通过一些产业让群众增收,很难得啊,为他们点赞!”
本期责编:肖宵 白马 编辑:李娅妮 余秋林 泽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