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为了保护古文明,吴哥窟要对外关闭,开放时间不定”的谣言,我们火急火燎地办理了签证,买好往返机票,换了几张美元,开启了一场探寻古文明的旅行。
冇人贴士
* 11月至次年4月是去柬埔寨的最佳旅游季节,这段时间是吴哥的旱季,多睛天又不会过于炎热,但防晒和墨镜还是必不可少;
* 吴哥景区距离暹粒市大约有6公里,四五人同行在当地包车比较划算;
* 市区内建议乘坐TUTU车,方便且惬意,但不适合去较远景点;
* 着装以短袖短裤为主,进入寺庙不宜穿着太过暴露;
* 可以在夜市购买当地服装,便宜、适合拍照、且出行方便,唯一的缺点是掉色;
* 住宿方面,我们选择的是“妈妈之家精品酒店”,很受自由行爱好者的喜爱,价格适中、交通便利、环境也还不错;
* 柬埔寨支持落地签,也可在国内提前办好,节省过海关时间。过关时,偶尔会被海关刁难,因此不少中国人都会在护照里夹几美元,以求方便。若你假装听不懂、不明白,不给小费,最终也能顺利出入境。
建议行程规划:
Day 1:通王城(大吴哥)——皇家御池——塔普伦寺——巴肯山看日落
Day 2:小吴哥寺(吴哥窟)看日出——女王宫——崩密列——罗洛寺群
Day 3:圣剑寺——蟠龙水池——小吴哥寺
整个吴哥古迹始建于公元802年,前后用400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然而大概在1432年,整个吴哥城就被神秘地遗弃,也被人们遗忘,被树林吞噬。直到1858年,才重返人间。
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
吴哥通王城是吴哥王朝的首都,也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是当时的执政者苏耶跋摩七世晚年为自己建造的陵寝寺院。整个通王城很大,巴芳寺、空中宫殿、 斗象台、十二生肖塔等景点皆在其中,而穿梭通王城可以选择骑大象。
最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观音像,四十九座尖塔上一百多面静穆的微笑,就在通王城中心的巴戎寺。据说佛像是按照苏耶跋摩七世的面容雕刻建造,晚年的苏耶跋摩七世信奉大乘,提倡众生平等,因而佛像笑容宁静而安详。蒋勋《吴哥之美》中写,“当一切的表情一成为过去,仿佛从污泥的地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微笑传递给后世。”
中国看不到日出日落吗?
早上五点,来不及吃早餐便赶去吴哥窟看日出,这是整个吴哥行程中我们最为期待的一项。通往吴哥寺的大道上,跟着疏疏落落的人影打着手电前行,小吴哥的塔尖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的庄严。这个季节,日出一般在六点半左右,等待日出的地方,是面对吴哥寺的水池边,汇集在此的数百游人举着相机手机,静静地等待。
一抹曙红开始染上天际,霞光勾勒着高耸的吴哥寺的塔尖,倒映在水池中,寺旁高耸的树木,水池中的红莲,构成一幅独属于吴哥窟的“镜花水月”。随着太阳渐渐升起,天空由暗黄慢慢变得透蓝,寺塔也逐渐清晰。观一次日出,像是经历了一场仪式,当太阳全然升起,反而觉得一出关于吴哥历史的大戏落下帷幕。
“中国看不到日出日落吗?”
司机大哥用极度流利却并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问我们。起因是有太多人中国人热衷于去巴肯山看日落,去小吴哥看日出,我们也不例外。无数旅游攻略中都提到,“当金色的夕阳洒在古老的巴肯寺废墟上,的确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私以为,比日落更美的,其实是从巴肯山顶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吴哥古迹,灰黑色的古建筑层层叠叠,分散在茂密的丛林里。
巴肯寺位于巴肯山上,据说是吴哥最早的都城中心,是高棉王朝第一座国庙,如今早已破败,只有窄且陡,层层而上的楼梯提醒你已经进入寺庙。山顶的巴肯寺,每日只允许300人同时观看日落,而日落后的巴肯山则是一片漆黑,建议提前下山并备好手电筒。
这里有高棉帝国的历史
个人感觉,其实小吴哥的美重点在远观。从外墙的护城河,到引道旁的绿洲,寺庙前的两方水池,以及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矗立着的五座宝塔,吴哥寺正象征着印度教中的须弥山,5座宝塔是诸神之家和字宙中心。因为印度教相信,人间的君王是由天神毗湿奴化身,统治王国之后,死后还要回到须弥山,与毗湿奴合二为一除了寺庙本身。
最让人惊叹的是寺庙一层回廊外侧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浮雕回廊”。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率衍那》、《摩词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其中“搅拌乳海”的故事最为后人津津乐道。
不过如今,柬埔寨人已不信奉印度教,改小乘为国教。在小吴哥里,时常也能看到身着暗橙色僧袍的僧人。在这里,出家当和尚被视为一件大喜事,剃度是判断人品的重要标准,剃度当过和尚的人,还俗之后求婚就业等都有优越性。柬埔寨男性徒,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中都要出家剃度当和尚,一次少则数日,多可终生为僧。
探访《古墓丽影》取景地
即便你没去过吴哥古迹,你也一定在电影《古墓丽影》中看到过这被森林吞噬,被树木缠绕的古老寺庙。
电影取景地之一的塔普伦寺是整个吴哥景区最吸引我的地方。整座寺庙被一棵棵高大的木棉和绞杀榕的根茎纠缠盘结在一起,树根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一样,肆无忌惮地倾泻下来,遮掩住巨石垒砌的建筑。坍塌的巨石,四处蔓延的树根喧宾夺主,树木就这样生长在废墟,却又让废墟得了新生。人们也索性放弃了休整,保持了自然粗暴地与建筑生死与共、相互相依的状态。
另一处坍塌的废墟是名为“崩密列”的印度教寺庙,它还有个美丽的寓意是“荷花池”。崩密列不属于常规的吴哥景区范围内,所以一般的旅游团行程中很少会包括这个景点,因为确实有些太荒僻了。
穿梭在崩密列,需要依靠后人搭建的木栈道,因为大部分原始路径已经被坍塌的碎石和野蛮的根茎占领,就连崩密列的入口都被坍塌的石块封住了道路,随处都是一派荒凉残败的气息。但每个留存下来的石墙、门框,都可以看到精致的主题浮雕,即便经历过风吹日晒,时光侵蚀,却依然安静、神秘的在那里,过一千年,再一千年。
—
吴哥,被时光掩埋后重生
历史凝结,文明未央
撰稿 | Olivia 图片 | tantou
—
冇 人 去 © 版 权 所 有 ,转 载 请 留 言 授 权
合 作 请 洽 微 信 iamken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