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了老徐的高级写作课,六人VIP课堂,课上做了一个关于how to write good sentences的PPT,时长二十分钟左右,遗憾的是全程没能都用英语讲,中英掺杂,有进步的一点是这次我全程脱稿的,因为我觉得自己花了心思准备,内容都是亲自设计,比较熟悉了。老徐给的点评是比上届的学生有进步,思维有逻辑,简洁易懂,讲解有条理,最后问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选择某一个部分的内容对其进行分析?我说,让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使自己的文章更丰富,更有活力,更加多样化,具有可读性。老徐觉得这不是他心中的答案。至于答案是啥,请听下节课分解,因为下课铃声已响,时间已到。
这周末只有我和“戏精”室友在校,晚上和同学一起看电影《水形物语》,明天大概和室友去游泳,后天和小许约个饭,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进入主题哈。昨天练习翻译,写到一个故事,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位画家做过一个试验:请人指出他一幅画的缺点,结果被贬得一无是处;次日,他又请人指出同一幅画的优点,结果被夸得十全十美。于是他得出的结论:永远有人在欣赏你,也永远有人在批评你。安心画好自己的的画就好。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终于领悟到了某人说“不随便评价他人,是一种修养;而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的真谛了。
说来也巧,前几天去图书馆借书,我正在自助借书机排队进行刷卡登记,我前面的一位同学借了一本《希望永远都在》,旁边排队的一姑娘和她同学说:“你看,这本鸡汤书的名字也太俗气了吧。”话音刚落,那位同学看了这俩姑娘一眼,笑了笑,摇了摇头,我有些纳闷,女性的第六感告诉我这不对劲,明明就带有冷笑以及不屑的味道嘛,立马打开手机查了下,原来这本书是讲柬埔寨历史的书,书里面的故事血淋淋的,让人思考着世界的变革和柬埔寨的过去。不要问我为啥这么喜欢“多管闲事”,只是因为排队无聊,闲着也是闲着,就观察周围一下下,老徐说了,要想写出好的东西,得做一个合格的生活观察者,勤于思考和侦查。看吧,这个例子,就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中,总有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评判他人,总习惯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以己度人,妄加评论。以后若你碰到了这类似的情况,应该要霸气地说——
阿哈哈哈哈哈哈哈,当然罗,我们要会甄别评论,好的还是要接受。
生活总会碰到一俩个“奇葩”,或许我也是别人眼中的“奇葩”。好几次,室友总会对我的“小红书包、衣裤”和“桌上小东西”进行点评一番,我不说你一定要对我的东西表示喜爱,但总不能一味地认真地嫌弃,于是有一次实在是无法忍,便说了句:“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真的,这些都是我的,与你何干?你不知道的是,背红书包确实骚气,可我喜欢,这样在人群中,不易走丢;穿的衣裤是我的风格,大概审美不一样,穿的多少就是个人体质问题了,我穿得多暖和舒服就行,就算热也是热我;那些古老的小东西对于我来说都是有纪念价值,大部分都是朋友同学送的,这些我认为都值得珍藏。她们觉得我很“怪”,说多了,我都怀疑我自己了,有一次深刻地反思过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就如她们眼中那样,是个十足的怪人?有段时间一直苦恼于这个问题,但,我现在不了,毕竟我在乎的人,他们都不觉得我怪,一切都正常得很呢,那我还要纠结它干嘛呢。《庄子》里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们总太喜欢先入为主,太喜欢用自己的偏见或自己的经历去揣测、衡量别人,可怕的是,我们并不了解他人的经历或想法,便急着想要去评价他人,给他人轻易下结论。锦涵格格上次推荐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影片中,主人公的父亲对主人公说:“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与君共勉。
不算是鸡汤文,顶多算是鱼汤文,似乎好久没吃鱼了!只是想写下自己好不容易悟透的一个小道理,并且也做到,对于这些“不假思索带有攻击性恶意”的评价或评判,要不动声色,淡然处之。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她们说她们的,我做好我自己就好,但也要观察,分析,再做总结,不能用第一印象固化了别人,同时也固化了自己。或者说,在想要评论他人时,先看看自己。